徽派原始古建筑遗迹可以追溯到大约六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相继出现了底层架空的建筑,底层用竹、木柱支撑,上层住人,具有防潮、防动物、通风等功能。歙县考古中出土了带草筋的焖土块和筐篮,可以说明徽州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建造此类建筑。秦汉至唐代,汉人不断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并开始与当地建筑原有的干阑式建筑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这一时期,徽派建筑受吴越地方建筑和宫廷建筑的影响很大。
唐朝统一中国后,唐朝的古代官式建筑迅速发展到了大江南北。徽州古称吴越,毗邻江浙。直到公元1667年安徽才从江南行省中分出,让安徽布政司直接管辖徽州。自此,惠州的区域格局基本稳定,从而创造了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稳定繁荣的局面。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建筑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
到了宋元时期,江浙当地的传统建筑,由南宋的官式建筑转化而来,与北方的元代官式建筑,是当时完全不同的两种建筑体系。南宋初期的官式建筑受到北宋官式建筑和当时江浙先进建筑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明清徽派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徽州古民居继承和发展了南宋建筑的一些特点,到明清时期徽州传统古民居发展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当时富有的徽州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但同时又受到封建礼教的制约,开始装饰木屋的细节。
民国时期,由于受西方建筑的影响,徽州古民居建筑中出现了一些外来建筑元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变迁,经济快速发展,通讯畅通,现在的材料和技术慢慢融入到徽州古民居中。迄今为止,徽州古民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本小编看来,总的印象概括为:白墙、灰瓦、马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