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园林艺术最大的特点是以“自然之理”或“自然之趣”来达到创造自然的境界,造园的基本原则是“虽是人所为,然是自然开天”,即“自然美”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造景的艺术意图。然而,在体现“自然美”的基本原则上,“人造”毕竟是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技术和技巧。比如山、水、花木、道路等景观元素。,不仅可以熟练地使用基地选择中现成的地形和地物,还可以手工建造、切割、装载和修复。在这些“人为”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师利用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即联想,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体能够欣赏事物的美,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安慰。吉祥观念是古代建筑师在风景园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中国文化背景的产物。
《易经》把“福报”一词解释为“吉凶祸福”。“福”意为善良和利益,“福”意为好运。古代园林中吉祥观念的表达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文化水平,以及对事物的时代、风俗、习惯、认识和联想;它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好运的希望和期望。下面主要从景观设计手法的几个方面来分析吉祥观念的体现。
1.铺路。在风景园林中,道路是组织景点的连接线。园林中的道路按其铺装材料分类,包括石板、整砖和“花街铺路石”。这与道路的位置和宽度密切相关,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利益。其中“花街铺路石”变化最大,图案和图案较多,图案内容多为吉祥。
“花街铺路石”又叫“花石路”。走在中国园林里,经常可以看到路上铺着各色石头的各种图案。格局话题一般是中国山水、花鸟虫鱼、历史轶事、民俗学等等。北京故宫御花园华师子路设计和铺装全国最高。还有《喜鹊报春》、《幸福快乐》、《云鹤庆寿》、《关公伐将军》、《两位老人看棋》等。,象征吉祥、欢乐、幸福和长寿。北京颐和园采用方砖加卵石镶嵌道路,即中间铺方砖,方砖两侧铺卵石。有的鹅卵石用砖瓦分段,排列成寿子、如意、铜、扇、海棠等图案。华师子路在江南园林中也很常见。比如苏州园林的华师子路,主题丰富,寓意幽默。有的用“外圆内侧”的古钱币作为图案,意为“天圆之地”;有些用蝙蝠和鹤象征幸福和长寿;另一些人使用渔网构图,暗示“值得庆祝的事情太多了”。
2.水面布局。水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优秀因素。它通过含蓄的池面与其他园林元素形成和谐的对比,通过生动的湖光和倒影使周围的景色更加丰富美丽。中国古代园林中,水面以静止为主,园林中大、小水面的处理一般采用小聚大分的方法。古代工匠在处理园林的大水面时,往往采用“湖中三岛”的布局,用象征性的手段模仿人间仙境,表现吉祥,长生不老。在古代,蓬莱、方丈、瀛洲被称为海中三仙山。据说这是神仙住的地方,那里有神仙药。秦始皇曾专门派人下海寻找三仙山。汉武帝幻想长生不老,迷信神仙方士的理论。他在张健宫太岳池修建蓬莱、方丈、瀛洲诸岛,对后世造园影响深远。因此,在园林中,尤其是皇家园林中,采用象征性的造景手法,模仿人间仙境,在园湖中修建“三神山”,作为他们追求人间仙境、追求长生不老的寄托。这种“三山一池”的手法,被后人誉为“秦汉之典范”。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还是没完没了。比如明清时期颐和园的昆明湖,有三大洲:湖心岛、皂尖岛、织金阁;北京西苑(三海)有琼花、水云泻、英台等仙境符号。此外,圆明园的“彭岛瑶台”和“神仙三岛”,以及杭州西湖的三座美丽岛屿和苏州柳园池的“小蓬莱”,都体现了吉祥长寿。
3.花墙门窗。古代园林的工匠们经常利用花墙、门窗,使墙内墙外的景色相互交流,以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园林花墙常开在白色粉墙上,有各种漏水的窗户、中空的门窗、洞门,作为建筑环境的辅助点缀,主要见于江南园林。漏雨的窗花墙不仅可以展示风景,还可以因其多样的图案而具有装饰性。漏雨的窗花墙大多是用极不显眼的薄砖瓦做成的,如人字形、六角形、八角形、菱形、宛子形、条圈形、梅花形、海棠形等。你也可以看到雕刻的形式,借助象征吉祥和优雅的动植物。比如鹿和鹤象征长寿,鹿用来表达生日和祈祷的主题;鹤多与其他长寿动植物合作,如松树,称松河长春、松河同春;与龟合作,说龟鹤年龄相等,龟龄延长。
洞和门是为花园墙壁和隔墙需要通过的部分设计的,墙洞作为通过的开口,在花园中最有趣。洞穴常制成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如意形、花瓶形、葫芦形等。,成为人们享受和给予吉祥、幸福、和谐、美好等情感联想的“画框”。园林中建筑的门窗在古代叫“折”。因为远处的人看到的是柱子和横梁围成的正方形的空间比例,靠近的时候欣赏的是折叠的形象,所以对于隔断扇与窗户和墙壁的隔断比例,以及横条的图案都非常讲究。其中窗扇和隔断墙的图案最为丰富,寓意着许多以吉祥为主题的有趣联想。在门窗的装饰中,一些“福”、“禄”、“寿”、“Xi”四个汉字被制成小雕刻。例如,“Xi”往往以喜鹊为代表,因为当时人们看到喜鹊,就会想到即将到来的“喜事”。这种神秘的联想在今天非常可笑,但在古代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所以喜鹊在装饰中被视为永恒的主题。蝙蝠作为吉祥动物,用谐音表示“幸福”。人们经常看到飞行的蝙蝠出现在窗格之间或门扇的边缘。有的设计成五种不同姿势的蝙蝠,围绕着“寿”字,被称为“五福持寿”。根据清朝的注释,五福的意思是长寿,财富,幸福,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命运。围绕“福”字,有一句民间谚语——“多子为福”,于是石榴这种多子的植物就象征着“福”,石榴也就成了雕刻装饰的题材之一。葡萄、葫芦等植物被视为“连续”和“万代”利益的体现。此外,“桃”已经成为长寿的象征。一方面,桃木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能驱鬼的仙木;另一方面,还有西游记的故事,吃了王母娘娘的桃子就可以长生不老,于是以桃子为题材的装饰就产生了。
4.种花种树。花草树木在园林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园林就不可能从宏观角度进行整体空间布局,也不可能形成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的画面感。经过漫长的历程,最初具有实用价值的花木,有了更深更好的形态内涵,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比如苏州园林,既注重花木的季节性,形成四季不同的景色,又在花木的选择上赋予吉祥意识,认为种紫色象征高官富贵,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多子多福,萱草可以忘忧。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文远,植物配置构成了美丽的风景,同时也指出了植物的意境,如沿海岸种植柳树,满山遍野的绿桃丛林,从而衬托出“世外桃源”的特色。再比如树木、岩石、清溪组成的不同姿势的狮子聚会,引人入胜,意在体现“狮子林”的含义。
耐寒的松树和柏树是北方的乡土树种。中国的诗歌和散文都把松树和柏树拟人化,它们被用作“大风明亮的节日”和“长寿和永恒的坚固”的象征。这些都符合帝国封建统治思想的需要,所以在宫廷和园林中广泛种植。颐和园万寿山上松柏密布,万寿山前山是建筑荟萃、宫殿佛寺云集的地方。因此,以纯松柏林作为绿化种植的主体,具有“长命百岁”的意义,也能适当突出前山景观的特色。颐和园后山的几百棵大油松,大部分是乾隆年间种的。自1750年乾隆决定修建清漪园以来,山上种植了许多松树和柏树,充分体现了长寿和春天的含义。
此外,彝族的园林和民居的庭院主要是花草树木。比如乐寿堂的正面满是牡丹、海棠、玉兰。长廊东西两侧沿山坡修建的“国花露台”,种植象征山东财富的牡丹花;在排云门前种上了象征着皇帝所期待的“平安吉祥”的太平花。此外,颐和园仁寿堂院内还有三种花木,即玉兰、海棠、牡丹,以取“玉堂富贵”(因为牡丹也叫富贵花)。
5.景点名称。在古代园林中,理想、抱负和园林往往通过用吉祥的思想命名来联系在一起,以反映人们对幸福理想的追求。比如中南海蓬莱阁、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建设规模大,充满吉祥贵族的称号。比如有“吉瑞”、“项英”、“翡翠楼”、“碧云楼”、“夏紫楼”、“永桥”、“千香堂”、“万福阁”、“琼花楼”等等。
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原称清漪园,是明代乾隆为庆祝母亲生日、拆毁袁晶庙而重建的延寿大恩寺。义和、清逸、延寿等称号,都是吉祥长寿的意思。甘龙在《延寿寺大报》中写道:“以河马小厨师寺为林乐,为香园,…平湖之前,则海也;倚翠屏后,阿辉之山也;开明,舍利参天,琉璃土与玉商也。撒花,撒花,撒花。多刺檀香的香味闻起来像风。茶陵之鸟,送声。”他把万寿山比作佛经中的阿会山,把昆明湖比作古代的大海,沉浸在梵天天堂的奇幻世界里。南湖岛是昆明湖中的一个岛屿,因其位于昆明湖南部而得名。南湖岛,又名蓬莱岛,象征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岛上一些建筑上的很多对联就体现了这个意思。比如“七奇花银树三千里,夏颖瑶台十二层”,意思就是不仅有仙境花草,还有瑶台琼阁。颐和园的排云厅是公园里最壮观的建筑群。“排云”一词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的诗句“仙女排云,惟见金银台”,比喻在仙山迷蒙的琼阁里,仙女即将露面。湖岸边的“云晖玉宇”牌坊,预示着这里的宫殿是一个彩云与华丽建筑相互辉映的世界。牌坊南侧牌匾上写着“星拱瑶枢”,告诉人们这里是“星辰守护的神仙之地”。颐和园的仁寿殿是清朝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仁寿寺“仁寿”二字出自《论语》“智者享寿,仁者活”,意思是实行仁政的人可以长命百岁。在江南园林中,明代太仓王世贞的“山水园林”的概念和称谓取自《山海经》和《穆传》中的。相传穆田字和西王母住在瑶池,升到“山”上,王世贞便以此为公园命名,被称为“帝乐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