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空间是由木头制成的。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榫卯结构的木杆房,是最早以木框架为房屋支撑核心的建筑。张衡的《西京赋》曾将汉代未央宫描述为“以木兰为棼橑,文杏为梁柱”,表明汉代木结构体系成熟,空间构造精巧。佛教兴盛于唐代,首都城市和当地城镇修建了大量装饰精美的佛教寺庙。此时,木框架已经能够正确使用材料材料性能并广泛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与唐宋时期的建筑相比,明清时期的建筑缺乏创造性,倾向于装饰。然而建筑木制品的装饰体系却蓬勃发展,在空间营造上有明确的规范和体系。
不同朝代对空间建构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追求的效果是一样的。中国古代建筑的木质构件在整个制作风格和技术上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土、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的种类主要分为木、瓦、砖、石等。,而“木”是建筑施工中应用最严格和最广泛的,在建筑空间施工中起主导作用。根据工种的不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作”可分为大木作、小木作木作、细木作、圆木作等。大部分情况下,大木作是房屋的主要支撑。唐宋时期,木构件的风格和功能非常丰富,用于分隔和构建空间的木构件较多,如窗户、隔扇、走廊、船只和屏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