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榫又称大头榫,是古建筑大木作结构中最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常用于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的相交处,如额枋与柱的相交部位。燕尾榫的榫头形状外宽内窄,与之相应的卯口则里面大、外面小,抗拔性能好,不易出现拔榫现象,使结构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能。
在现存的古建筑结构中,通常在额枋与柱连接的榫卯节点处还会设置普柏枋、雀替、栌斗等构件,这些构件对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普柏枋置于额枋之上,端部通过馒头榫与柱端相连,底面与额枋通过暗销固定,用来承接斗拱,可以提高节点的连接作用和刚度。雀替用于大式建筑外檐额枋与柱相交处,一端卡入柱中,另一端通过暗销与枋底相连,起承托额枋、增加额枋榫部的受剪能力、拉结额枋并减小枋间跨度及提高节点刚度的作用。栌斗作为斗拱的最下层,下端通过暗销与普柏枋相连,既能传递上部竖向荷载,而且可将水平荷载通过暗销传至下层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