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其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古建筑丰富多彩。这种结构系统,自其发生经过繁复演变,始终保持着统一的结构原则长达7000年之久,并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作用后,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木结构古建筑仍能保持完好,表明了这种结构体系良好的结构与抗震性能。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千变万化,瑰丽多姿。它不仅为中国古建筑在美观上增加了不少神韵,而且对建筑物的风格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封建社会中,对于屋顶的形制及其装饰都有许多等级化的规定。屋顶的形式、高度,脊饰的形象、尺寸、数目、颜色均须根据建筑的等级而定,不得超越。作为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的部分,屋顶一般均呈曲线,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结构组成。重要的建筑都以斗拱挑出檐口,在屋檐转角处形成翼角起翘。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即悬山顶、硬山顶、庞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并根据其本身的造型性格,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如房殿顶格调恢宏,用于高级建筑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和门屋;歇山顶性格华丽活泼,一般用于配殿;攒尖顶多用于亭、塔;悬山;硬山顶则多用于住宅。
但是无论庆殿顶也好,歇山顶也好,都称为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中国传统大屋顶流传几千年。它的实用功能是维护一个空间,但又不仅是个屋顶,它是中国几千年建筑文化经验的总结。大屋顶包含着木结构梁架体系、斗拱、曲线,檐口折返和建筑采光、通风为一体。它的平缓的曲线,与天际相交的柔和的轮廓同中国文化和缓、中庸相吻合,因此,中国人在大屋顶上花费的智慧往往超过了它的实用功能。大屋顶的审美功能更是无可替代,往往能带来感觉的愉快和精神的庄严,又有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