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艺术是完全表现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美或者说只以美为目的,如果带有其他的目的性,那么就会使艺术走向堕落。这种看法是从18世纪末开始就有的,“艺术至上主义”强烈主张“为了艺术的艺术”。艺术至上主义的观点在19世纪浪漫主义的美学艺术论中被进一步深化。
法国小说家戈蒂埃( Judith Gautier )曾说道:“ 美丽的东西,净是一些毫无用处的东西。而有用的东西部非常丑陋。这是因为,有用的东西一定会体现出人类的某种需求,而人类的需求与他的难看贫弱的性质是一样的,是低级而令人讨厌的。……在一所房子当中,最有用的地方就是厕所。”
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认为最高级的艺术美存在与绘画、音乐和诗歌当中,相反最低级的艺术美存在于建筑当中,而雕塑介于二者之间。这个分类的依据是,黑格尔认为人类的精神以及人类的精神所产生出来的观念,比物质或自然本身更高级。因此,无法脱离实用所具有的现实性、自然所具有的物质性的建筑属于低级艺术,而相反能够脱离这些性质的自由的艺术,它能够表现出更加精神层面和更加内心世界的东西,所以属于高级艺术。黑格尔在他的理论当中,特别地将诗歌的位置抬的很高,凌驾于其它艺术之上。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子, 有些过往行人较多, 或者地理位置比较需要,还根据当地的风情,请人撰写匾额和对联,悬挂在亭子上,甚至亭子内的墙壁上还有壁画和雕刻。一些文人墨客途经此处,观其景致,品其匾额对联,亦会借题发挥,即兴做诗,抒发感慨,题于亭子壁。而遇到不同见解者,便又加以点评,撰写不同的诗句。白居易诗云:“每到驿亭子先下马,循墙绕住觅君诗”。中唐以后流行用诗板题诗, 然后挂起供人观赏。晚唐诗人薛能经过蜀地飞泉亭子时,曾看到“ 亭子中有诗板百余”。因此,发展初期只具有物质实用性的亭子, 慢慢地过渡到更多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诗歌实践性赏析过程的载体,从而增强了其美感。
另外,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子,不仅是诗歌赏析的场所,它本身就是诗人饮酒聚会并在诗歌中抒发离别情殇,感慨人生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