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徽州木结构古民宅的结构与构造,我们主要说说屋顶的构造;墙体多是榫卯框架,竖着填充木板;门窗是木制品,配些格子;其他部位有些稍作雕刻。
一、屋面
凛条上顺水流方向铺椽子,檐口处加飞椽,椽上铺望板,其上再挂小青瓦,也有在椽子上直接干摆小青瓦,瓦下多檐口处底瓦用滴水,盖瓦用花沿,花沿下用瓦头。滴水是将屋面之水再度向前托出,花边是起到防止正身屋面盖瓦滑脱,瓦头是遮蔽瓦垄。小型徽州木结构古民宅,普遍是二层楼,在椽子上铺望砖的较少。
北方地区因寒冷,须考虑保温,在木望板之上有厚厚的灰泥、将瓦卧砌其上,两山及正脊缝须砌出垂脊及正脊。徽州小型木结构古民宅无论是望砖或望板上挂小青瓦,还是椽子上直接干摆小青瓦,屋面上都无挂瓦条,也无厚厚的苫背。屋面荷载明显小于北方古民宅。
望板与椽子方向垂直铺钉,采用分板(厚度为一寸的板剖为两片),厚度为半寸,1.5cm左右,宽度10-15cm。虽然小青瓦直接干摆在望板上,但由于古民宅二层朝向天井的一面敞开,通风良好,望板也不易腐烂。
椽子顺着古民宅的进深方向,搁置在凛条上。在脊步架的椽子称为“脑椽”,在檐步架的椽子称为“檐椽”,在脊步和檐步之间的椽子称为“平椽”。飞椽安装在檐口部位屋面板之上,与檐椽相对布置,较檐椽挑出更远,起抬高檐口,减缓屋坡陡势的作用。脑椽、花架椽、檐椽相互之间节点处用巴掌搭做法,再用钉子将椽子钉在擦条上。
椽子和飞椽断面近似方形,椽子断面高一般为4 -6 cm、宽一般为5-8cm}椽子中距22cm左右;飞椽截面尺寸一般与椽子相同,飞椽从椽子伸出60cm左右。 擦条、椽子、飞椽、屋面板多为杉木制作。
二、步架与举架
步架,即擦条间的水平距离。小型徽州木结构古民宅的步架一般为75 -95cm,比北京、苏州等地的抬梁式木构架古民宅的步架(96-128cm)小,比湘西、四川等地同为穿斗式木构架古民宅的步架(50^-60cm)大。
举架,即每步架的擦位举高与步架长度之比,代表屋面坡度。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以“举”表征,如五举即步架为1米,举高为0.5米;古徽州称为“分水”,如四分水即总举高为通进深的1/4,相当于清官式做法中的“五举”。
小型木结构古民宅一般为五擦,屋面坡度较缓和,普遍为五举,屋面反曲现象表现甚微,基本无曲线,飞椽为三五举。两山排架的柱子与中间排架相应位置的柱子同高,也无生起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