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建亭子以木结构为主,其典型构造特征之一即在梁架与柱顶之间采用了斗拱层。斗拱( 宋代称铺作) 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有形制,指安装在古建亭子檐下或梁架间的,由斗形构件、拱形构件和枋木组成的结构,主要起将屋架荷载传给柱架及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建筑美学功能。
斗拱种类很多,以清式斗拱为例,按所在建筑物位置,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外檐斗拱位于建筑物外檐部位,包括平身科、柱头科、角科、溜金、平座等类型斗拱; 内檐斗拱位于建筑物内檐部位,包括品字科、隔架斗拱等。斗拱内外侧一般都要向外挑出,称为“出踩”。斗拱向外挑出一拽架称为三踩,二拽架称为五踩,三拽架称为七踩,以此类推。 为故宫太和殿平身科斗拱的构造示意图。由于斗拱构造的特殊性及结构作用的重要性,其力学性能对古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能影响重大。掌握外力作用下斗拱的内力分布形式、变形特征、破坏方式、耗能机理、加固方法等力学机制,有助于对古建筑结构整体的保护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