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是我国比较传统的建筑形式。亭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并且亭的设计最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当然亭本身的选址、造型、尺度以及材料构造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设计中更为重要的是亭与周围环境的相互配合,能不能达到设计要烘托和表现的意境效果。中国传统亭的营造是最终要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现代许多园林和风景区中亭的意境的营造更加注重地域文化的反映。在进行山地风景区亭的设计时,要注重在自然环境和建筑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建筑选址与环境之间的艺术处理,针对环境的差异和优略,将建筑点缀与山水间,并且注意从人的视角出发选择观景和取景,能够做到步移景异,情景交融的最高艺术境界。在建筑实践中,亭这种常见的建筑小品形式要在满足其整体的艺术构图性为前提下,表现出山地风景区中亭的自然美、意境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意境”这个词是中国美学中重要的范畴。在审美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是衡量一个艺术作品高低层次的标准。我国传统的意境理念,对艺术理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古典建筑的审美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现在我们从新回顾和审视古典建筑时,亭台楼阁与自然山水风景环境的和谐结合,表现出建筑特有的自然美,就是建筑的意境美之所在。我国古典美学体系认为建筑意境应该结合了我国传统文化里的“天人合的观念和“虚实相生”的表现,并且强调精神的感知和需求以及人和建筑之间的在情感上的交流。这里所说的“虚实相生”也包含多种含义。一方面,建筑是放在整个环境之中的,这个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背景以及人的心理环境等。这也就是说所谓“境”,分为“实境”和“虚境”。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景物”也是有“虚景”“实景”之分。并且意境的构成也离不开人的感情因素。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建筑意境”的虚实层次。
一、建筑意境的构成要素
1.“境”要素
建筑意境中的“境”要素,通常分为实境和虚境,所谓的实境,是指由建筑所产生的可以被人所感知到的具体形象,是由人的知觉系统衍生出的可以被自己接感受的部分。譬如山川、流水、花草树木等实体形象,或者是通过听觉、触觉等被人所感受到的部分。而所谓的虚境,通常是指建筑意向所表现出的趣味性,所营造的氛围和形象引导的环境联想。
2.“景”要素
在建筑意境中,境分为实境和虚境,同样景也分为实景和虚景。所谓的实景通常是指建筑现象中的实体部分,譬如确实存在的梁、柱、基础等建筑实体;而所谓的虚景,是指建筑现象中的缺失部分,以视线所不能达到的地方,称之为象内之虚。通常的,建筑与环境相辅相成中,建筑为实景,环境为虚景;能见着为实景,听着为虚景,有色者为实景,无色者为虚景,显露在外为实景,隐蔽在内为虚景,视力所达为实景,思考之外为虚景。
3.“情”元素
建筑意境中的另一种元素是“情”元素,而意境本身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体现,通常通过两种方式来表现一一社会情感与自我情感。在建筑作品的创造过程中首先要有自我情感意识,即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自我的感情融入在创作过程中其次将社会情感,即欣赏者的情感考虑到作品当中去。自我情感通常包括创作者的自我思考意识、情感的宣泄和对艺术的追求,将自身的修养融入到基本的建筑创作中来,而社会情感一般是以建筑常识为基础,考虑到社会情感的认可之上将建筑意境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来。自我情感主要体现在个人审美和主动性上,创作者的情感在被解读过程中与欣赏者达成共鸣,两者情感相互融合与沟通,社会情感则表现在对传统理念的继承、对文化的解读和新理念的应用等,通过建筑的结构、平面布局和营造法则来体现
二、建筑意境的形成过程
意境生成是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这种审美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并且是有层次的。从心理学上看,意境的发生不是某一种感官上单一的功能,它是在许多感官共同的作用下建立的。人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构造审美意象,例如:直觉、联想、幻觉、知觉等等。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审美体验和情感的升华从而达到某种境界。
1.意境美感受第一阶段一一直觉体验
人在意境美的感受初期,常常并没有经历深入的思考过程或者是逻辑的推理过程,而是直接被审美对象的直观感性形式所吸引或是打动。这个时期的心理活动就表现为“直觉”。人通过对客观审美对象的直觉体验从而达到心理和物象间交流的第一步,这时人的感官受到例如颜色、声音、形状等等外界的刺激,最终产生了愉悦感。“直观体验”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程度上的直观性、客观性、瞬间性。
2.意境美感受第二阶段一一认同体验
认同体验过程是指,体验者通过对记忆和想象中存在在心理世界的过往片段通过意境所呈现出的美感,将体验者带回到他所经历过的事件的过程,在环境体验中,体验感知到空间所表述的内容与记忆片段中的环境高效吻合,达到体验的最高境界。而想象过程中,人们通常通过对记忆片段进行思索、提炼和想象等思维活动,创造出未曾感知和见过的事物形象。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心理能力在这一体验阶段里,创作者的思想得以表达,和欣赏者的情感达成共鸣,而体验者会在欣赏过程中将自己当做审美对象,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升华情感。
3.意境美感受第三阶段一一反思体验
从意境美感体验的认同阶段过渡进入到反思体验的第三阶段,开始较为深入的思考阶段,如对意境的更深一层地的理解,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缺失部分的想象。通常人的知觉有两种倾向,即完整和闭合,这种倾向表现出来的被感知的对象呈现出完美的“形”。譬如传统绘画中的留白、虚实相生等手法,就在于对想象力留有一定的空间,激发起欣赏者的想象能力,产生出不同种的意境之美。同样在建筑意境体验过程中所应用的一些悬念、缺失等手法,也是在营造一种空白的景象,给体验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其对未知空间的探索欲和感知欲达到最大化,所产生的建筑意境也越丰富越深刻。
4.意境美感受第四阶段一一审美情感的形成
意境美感受的第四阶段,基于前三个阶段的垫定,众所周知,意境的生成是人与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它取决于主体审美活动和客体的客观存在条件以及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最终意境产生与否,取决于体验者的文化认知程度。审美情感的产生不仅仅是由审美对象决定的,而是体验者的主观态度,决定了审美活动进行的可能与否,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寄予了欣赏者不同情感的表达,体现出外在世界和内心的联系。审美环境是构成建筑意境的必要条件,它所营造的具体环境氛围是审美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审美活动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