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古道凉亭建筑是个较为特殊的建筑类型与形式,它是一种通道式或过道式建筑,空间长度方向与道路前进方向重叠。凉亭为矩形平面,面阔小,进深大。在短边(面阔)的两端方向开门,长边(进深)为封闭的墙体。在建筑的形式上与一般建筑面阔大进深小不同,总体可简单描述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石(墙体)木(梁架)结构,双坡顶瓦屋面,立面马头墙式建筑。
(1)平面特色
建筑平面短边为面阔或开间,长边方面即是进深方向。由于进深较大,通常中间用两榀梁架,形成进深三间。所以该建筑平面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一开三进)。而不能称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三开一进)。这与一般建筑进深平行于大梁的方向,开间是多少榀梁架来决定不同。凉亭的梁架与进深方向垂直,这是最容易使人迷惑的地方,建筑功能比较简单,平面中间为行人过道,沿墙内侧设置条石供路人坐息,中间过道和条石座凳之间约有1m 宽的空间,可以放置路人的背囊和挑担物品,空间紧凑而实用。
(2)梁架特色
一般是用7 架梁通左右檐墙。中间三架或五架梁之筒柱上用重檩造,重檩造为粤北客家民居建筑梁架特色,其做法与江西、湖南民居建筑做法有传承交融关系。这是由于其梁架使用长筒柱而为了结构稳定而增加的纵向联系构件,其源头可能是穿斗或干栏建筑的构架之遗制。每座凉亭实际上均用4 榀梁架,即除了中间的两榀外,靠马头墙内侧置梁架(边贴梁架)以承檩,而不是用通常的硬山搁檩造,这是由于用木梁架承檩要比在石墙上开卯搁檩更为方便。屋架高/ 左右檐檩水平长为1 ∶ 3,屋面坡度较为陡峭。基本构架特征之外,应注意凉亭构架各自的特色,如官止亭脊檩下用了异形梁枕,造型类似官帽,似有与官止亭名呼应之意味;仰止亭三架梁上则用了弧形类叉手做法,其形式介于北方叉手构件和岭南虾弓梁或水束构件之间,耐人寻味。
(3)立面及屋面特色
从功能上来说建筑的正门所在面为正立面,所以开门洞、有门额、用马头墙为饰的面即为建筑的正立面。这有点类似西方建筑以山面为主立面的方式。正立面采用五山马头墙,顶置葫芦饰。门洞为石拱门,顶部和两侧有石雕饰图案或对联,构图对称。左右侧立面下部为丁字缝石砌块干砌墙体,上部为瓦屋面。两端马头墙突出屋面。立面构图虚实相间,简洁有力。沿面阔方向设双坡顶,用小青瓦阴阳瓦铺砌,檩上铺桷板承托瓦面,屋脊以竖向叠瓦而成,无脊饰,较为简朴。心韩亭用了石板挑檐。
(4)结构与材料特色
墙体用块石干砌, 凉亭墙体建筑材料为长0~150cm、宽约30~35cm、厚约30~40cm 的长方形条石,使用干砌垒筑的建筑方法建造而成。拱门处用长条石门框和拱形石梁。心韩亭砌块墙体用了丁石,较为
特别。屋架使用抬梁式木构梁架,所有木构件如梁、筒柱、檩条和桷板等均用杉木。屋顶瓦面为当地产土瓦瓦。清乾隆五年(1740)的梯云岭云梯祠《重修梯云记碑》碑文载:“尝思老子之世,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故其时人乐康衢而□至意也。夫云梯者,上通荆楚,下接连阳,昔人创结,数百余载也。路途阶级不尽如旧,兼之做桁条者,请人出木,各有镏珠所致,任意肆丢。日积月累,石砖冲脱,崩坏不堪。葱□等发薄捐金修整,外结石墙,以杜后来肆丢之人,勒石为记”。据其记载,古道原有路面以碎石兼有土木为之,挡土亦不善,常有水土流失路面崩坏之虞,后人以石板材作为主要路面材料,以期永固。推测早期的凉亭有可能也有土木或砖木结构,清初以后易以块石墙体木构架的石木结构,较为坚固耐久。
(5)装饰特色
总体来看,凉亭较为简朴,如心韩亭基本上无装饰,但门洞较其他亭为大。大部分亭也只在正立面,尤其是额、门洞两侧重点装饰。门额亭名两侧通常用“天官赐福”或“加官进爵”(寿德亭)图案,上部用浮雕双狮滚绣球,狮子尾上头下,狮身扭转,摇头摆尾,憨态可掬。拱门两侧有的以对联为饰(仰止亭),有的用吉祥图案作装饰,如寿德亭用了蝙蝠(福寿)、双鱼(年年有余)、鹿(爵禄)、麒麟(祥瑞)、花瓶(平安)、阴阳板(暗八仙)等图案为饰。亭内除石碑和条石坐凳外,基本无装饰。官止亭内墙内镶嵌的石碑其碑头和碑座均作了图案装饰处理(图8)。工艺上,除了门额狮子为高浮雕外,其他均是压地隐起的浅浮雕及线刻工艺手法。
参考文献
[1] 颜广文. 古代广东的驿道交通与市镇商业的发展[J]. 广东教育学报,1999(01):111-116.
[2] 许化鹏. 西京古道行[M]. 广州:广州出版社,2011.
[3] 贾卫娜. 明代急递铺的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2008.
[4] 刘广生. 中国古代邮驿史[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
[5] 赵效宣. 宋代驿站制度「M]. 台北: 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
[6] 陈鸿彝. 中华交通史话[M]. 北京: 中华书局,1992.
[7] 曹家齐. 宋代的馆驿和递铺[J]. 华夏文化1999(03):28.
[8] 苏同炳. 明代驿递制度[M}. 台北: 台湾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69.
[9] 任继愈.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驿[M]. 北京: 商务印书局,1991.
[10] 朱雪梅, 程建军, 林垚广, 等. 粤北古道传统村落形态特色比较研究[J]. 南方建筑,2014(1): 38-45.
[11] 曾卫, 杨春. 基于“南方丝绸之路”的沿线城镇衰落与修复探讨——以汉源县九襄镇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