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架作为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结构部分被广泛应用,同样也是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廊、架的功能、构建形式、装饰设计、色彩和彩画、材质方面的发展演进分析,以便深入了解廊架的发展以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1 中国园林廊、架的功能演变
1.1 中国园林廊的功能演变
在前秦木构架萌芽时期人类就创造了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态,檐廊作为组成部分,出现在传统木构架单体建筑中,是为了防护屋身的木架、土墙和夯土台基,由此形成了檐廊空间,主要有防护、稳定功能;区分建筑等级的功能和空间过渡的功能。汉至宋、金时期发展成建筑组群中的独立廊,连廊占据单体建筑间的距离,构建群组建筑之间封闭的界面,从而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院落空间。从明清时期开始,廊作为灵活的线性空间,可以将分散的建筑单体集合为一个连续、整体的可观赏、可游览、可居住的物质空间。而廊在园林中的功能也由实用性向空间艺术营造逐渐深化,主要有交通功能、交往与休憩功能、点景和主景功能、空间组景功能、空间的分割与围合的功能。
1.2 中国园林中架的功能演变
架的功能最初源于爬藤植物的攀援辅助作用,后来逐渐形成具有明显结构特征的葡萄架,如上林苑中就有遍植葡萄的场景,到明清时期发展为与观赏植物结合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目前作为游赏建筑,在当代园林中逐渐被广泛应用。
2 中国园林廊、架的构建形式演变
2.1 廊的构建形式演变
廊是园林建筑中的线性元素,根据其功能形成,它可以是建筑构成部分,也可以联系单体建筑,围合院落空间,逐渐成为山水园林中的脉络系统,廊从礼制、住宅建筑群落到自然园林中,结合景点布局和实际地形,形成了由直廊到曲廊的平面布局形式演变。
2.2 架的构建形式演变
架的在园林中为最初的葡萄种植构架,其平面形态主要为廊式,廊式葡萄架是景观构架演变的最初形式,结合园亭,逐渐发展为廊式构架、亭式构架、柱式架、片式构架等五种形式,可以与植物结合,可独立构景。
3 色彩与彩画演变
色彩和彩画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最具特色的装饰手法。色彩和彩画在保护材料的同时,还可以掩饰遮盖材料的瑕疵。随着建筑的色彩和彩画演变,园林廊随之形成了自己的色彩类别,而架由于是竹、木结构,基本为原色,偶有涂绿色漆,以求植物相融合;彩画则主要针对传统园廊,当代廊、架风格简约,极少做彩画装饰。
3.1 色彩演变
园廊的色彩体系也根据古代色彩观形成官式建筑色彩体系和民间建筑色彩体系。官式建筑中古代廊的色彩比较强烈的现实性,以红柱黄瓦为主色,十分醒目。从古籍文献中可以发现,秦代的建筑色彩就已经相当丰富,隋唐仍然沿用汉代以来的色系。至元代,通过琉璃瓦的色彩区分,至明清以后,皆以黄、绿二色居多,偶用黑色。而民间建筑里的廊,色彩则一般比较素雅,具有隐蔽性,多以黑白灰为主,间或有一些低纯度的色彩,如棕色、土黄色、青灰色等,使建筑色彩充分融合在大自然中。
3.2 彩画演变
彩画是建筑色彩中最突出的一类装饰手法。汉代以前,因为色彩颜料加工技术的限制,彩画色彩比较简单。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多样化,出现“晕”、“叠晕”的绘制手法。宋元时期已经发展为细致精美,明清时期变得更加精益求精,也更加程式化。
4 园林廊、架材质的演变
传统园林廊、架受建筑用材的影响和当时工艺条件的限制,主要为木构架材质建筑。廊屋顶多为琉璃瓦和青灰色筒瓦,或板,北方宫殿式园林多为红色墙壁,而江南园林多为白色,被称为“粉墙黛瓦”。其它的挂落、栏杆也主要为木结构雕花形式,也有部分廊设矮墙式栏杆,和坐凳一体,也可以防雨水打湿长衫。木质结构的特点防腐性不强,需要以油漆饰面,以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而彩画则用的是矿物质颜料,工艺和施工季节都有考究,才得以经久延年。当代景观廊的材料要比传统园林中多得多,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应用拓宽了当代景观设计的思路,提供了更多的将设计实现的途径。许多的廊、架采用混凝土的梁架结构,并且可以预制或现浇仿古样式的屋顶,其造型变多样,而且经久耐用。也有一些采用砖混结构的柱结合木构架,二者形成粗糙与细腻的材质对比,耐用美观。还有一些金属结构的架,简洁当代,将其漆为传统构架装饰色,在当代材质的基础上披上了传统色彩的外衣,增加了人的亲近感,与环境融合。
中国园林中的廊、架是园林中重要的人工构成要素之一,是分散于山水格局中的亭、台、楼、阁、榭、舫等园林建筑的从属部分或者联系构件。廊、架的合理布置直接影响园林布局、空间和意境的创作。虽然传统园廊的设计中蕴涵了大量对今天园林建筑具有借鉴意义的优秀经验,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传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不能僵化的理解传统,而是要立足当代社会,根据人们的需要,吸收外来的园林设计经验,结合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内涵,创造出符合今天生活需要的新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