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亭子常用结构

木结构

发布日期:

这里要对木构亭子的结构做法进行分析。传统的木亭和中国古代大多数建筑一样,其构造体系可以分为:承重台基层、柱网层及屋架结构三部分。

屋架结构在亭的整体构造中最为重要,不同的屋顶表现形式正是有由不同的屋架结构所组成的。它包括屋架层、屋面层两部分组成。斗拱、房梁、檩条等组成屋架层;椽子、望板、屋瓦和屋脊组成屋面层。亭子的构造做法相对别的建筑形式来讲比较简单,但是构造上“造无定式”,比较灵活。由于亭的外部形体较小,多为单个开间,所以其屋顶多为攒尖式和歇山式的屋顶。当然,还有硬山和悬山式的,但这里主要对前两种形式的屋顶构造做一分析。

(1)攒尖式。

由于地理分布不同传统亭的攒尖式做法,又分为南北两种。北方属于官式做法,主要是抹角梁和扒梁法。例如,四角的攒尖亭,都是先现在柱头上面安装箍头枋,造成圈梁,利用圏梁连接的柱子形成梁架。接着在箍头枋的上面加上垫板和搭交檐檩,并在转交处装上角云,在角云上安装垫板和搭交檐檩,最后在搭交檐檩上使用扒梁或者抹角梁。第一,抹角梁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檐檩上按照45°的轴线把抹角梁搭放在檐檩条上,形成一圈抹角梁。然后再抹角梁上搭金枋。金檩,由每个转交安装角梁,再在角梁上安装戗,再把戗搭落在中央的雷公柱上,这样就形成了攒尖顶的主要骨架结构。若亭子体量较大,可在雷公柱下安装“太平梁”,使雷公柱的落于“太平梁”上分散压力。(见图4.23北方亭屋顶做法)例如,北京的颐和园内的廓如亭,就是使用的抹角梁。抹角梁适用于所有的有角的亭子,但是像扇形亭和园亭就没法使用这种构造手法,只能用井口扒梁的手法。

亭子结构图

亭子结构图

南方攒尖式亭子的构造结构与北方有着不同。大致会有三种:使用老戗支撑灯芯木;使用大梁支撑灯芯木;还有就是用搭角梁的手法。第二,老戗支撑灯芯木法。这里所说的灯芯木就是上面提到的,北方构造手法中所说的雷公柱。此法,先把各个角的柱子与檐檩和枋连接起来形成整个梁架整体接下来在从各个转交处搭建角梁也就是老戗,最后老戗的一段集中到中央的灯芯木上。这种构造方式,屋面带来的压力主要释放在梁上,一般适用于体型较小的亭子。第三,大梁支撑灯芯木法。由于老戗支撑灯芯木做法的刚性不强,所以在上面做法的基础上,将灯芯木落在大梁上,这样做可以使亭子更加稳定,如果是亭子较大,可以使用两根大梁平行或者十字的布置架在边梁上。这种亭子由于纵横的大梁较多,所以为了美观效果,故很多封以天花遮盖。第四,搭角梁做法。这种亭子顶部的结构做法和北方的抹角梁类似。

(2)歇山式。

这类结构屋顶结构的亭子也是非常常见的。这类型的亭子通常是单开间或者三开间的。但从外部的建筑形式上看,分为大屋脊式和卷棚式两种构造的手法也通常是抹角梁和扒梁法。这里主要对抹角梁的做法做一介绍。单面开间的歇山亭一般多为正方或者是近似于四方形,体量较小,所以在使用抹角法的时候,将抹角梁的两端搭在面阔以及进深方向的檐檩上,并按照45°角搭建。接着在抹角梁上接上踏步金。但是注意卷棚歇山的构造与一般歇山不同。卷棚歇山的前坡和后坡的交界,不做正脊,这样就分为单檩卷棚和双檩卷棚。亭子的造型上的特征就是有灵动的翼角起翘的变化,翼角处理的得当,可以使亭的屋顶造型优美。角梁就是构成翼角的主要构件,它处于面阔与进深相交集的分角线上面。

北方和南方在翼角起翘的做法上是不同的。第一,北方亭翼角起翘的做法。角梁大的尾部与搭金檩相交,前部与搭交檐檩相交,并挑出搭交檐檩之外。老角梁在下,仔角梁在上,共同组成角梁。老角梁挑出檐的长度和檐椽的出檐长度相关:仔角梁则与飞檐椽的出櫓长度相关。般为“冲三翘四”。“冲三”是在平面投影下,仔角梁的长度要比檐椽的长度加长三椽径;老角梁的出檐长度是仔角梁的2/3。“翘四”指的是,仔角梁头部的边搂线和飞檐的椽头上皮之间的高度是四个椽径。但是也有要达到一些艺术效果,大于四个椽头的。第二,南方亭翼角起翘的做法。南方亭的翼角做法分成嫩戗和水戗法。嫩戗法中的老戗放置在金檩上,嫩戗斜立与老戗下端,所以翼角较高。老戗与嫩戗之间的角度一般在130°-140°之间。水戗的构造简单只有老戗,且仅有戗脊前端起翘,主要是依靠戗脊上的线脚和铁件形成起翘。

亭子结构图

木结构 关注微信
手机点击拨打:13282000900

24小时客服电话

设计建造:13282000900